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人际 > 职场人际 >

企业流行给员工心理减压 ?

文章来源:中启心理2013-07-30 15:14心理咨询电话:010-56148903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每年由于压力造成的健康问题通过直接的医疗费用和间接的工作缺勤等形式造成的损失达GDP的10%。面对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如何让员工保持健康的身心呢?看看这些国家的企业是如何给员工减压的。

美国 实行弹性工作制度

在美国人的意识里,工作和生活是绝对分开的,个人生活不应被工作打扰。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竞争加剧,为了保住工作,很多美国人开始加大工作强度,到点不下班或周末加班越来越普遍,这也使得减压和过劳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老板开始意识到,要想让员工踏实尽心地工作,提高工资并不是惟一的手段,帮他们减压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据报道,很多美国公司都有心理热线和法律热线,员工有问题的时候,即使是一些私人问题,都可以随时寻求帮助,而且绝对保密。硅谷的很多公司会主动安排活动,让员工感到在这里上班很愉快。比如思科公司总裁每月安排一次早餐会议与员工沟通。Intuit公司将每周五下午定为员工社交时间,夏季还会组织烤肉聚餐和海滩娱乐活动。雅虎公司则在公司内提供按摩、剪发、洗车、换机油、看牙等服务。

比起这些措施,美国公司给员工减压的最“终极”办法就是弹性工作制度。这种制度始于上世纪80年代,很多公司,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公司为了让员工既完成工作又能安排好生活,在保证每天8h或每周40h工作时间的前提下,让员工自己确定上班时间。在惠氏公司下属的一家药品研发机构,有的员工为避开交通高峰时间,每天从早晨7点干到下午4点;有的员工因为每周的某天下午要带孩子上学习班,其他日子就多工作一会儿;一位叫苏珊的员工因为离公司比较远,可以一周工作4天,每天多干2h。还有一些公司更进一步,连上班总时间也不规定。杰西在一家大公司任金融分析师,工作量很大,但老板只需要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对上班时间没有严格要求,很多工作可以在家完成,这让杰西很满意。2004年的统计显示,全美有28.1%的男性和26.7%的女性员工享有弹性工作待遇。美国著名保险公司丘博集团董事长兼CEO芬尼根认为,弹性工作制度不仅是福利,也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工具。

日本 不再以“过劳”为荣

“过劳死”的概念是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日本专家提出的。四五年前开始,随着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日本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达到了顶峰。

2001年,日本认定有143人“过劳死”。这是日本过劳死“突飞猛进”的一年。此后,日本政府开始修改过劳死标准。如从前只调查死亡之前一个星期内的工作状况,现在改为调查6个月内的情况以掌握“疲劳积蓄度”;从前身患慢性心血管病者突然死亡都被认为“身体条件不好”,现在若发病前曾长时间加班,即属过劳死。同时,政府还制定了加班时间与疾患关系图,每月加班45h以内对身体有轻微影响,超过100h影响就很大了。

以上政策出台后,日本公司都开始为减少和根除过劳死出招。主要的办法有:严格控制加班时间;配备心理医生,让员工随时进行咨询;增加福利运动设施,修建游泳池、网球室等;定期给员工做健康检查,以前都是身体检查,如今加上了心理健康检查;部门主管要掌握员工的体检结果,与医生保持联系,调节员工工作量;若有烦恼,员工或家属可以去“防止过劳死中心”咨询。这种机构遍布日本。

日本全国防止过劳死中心理事长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卖命”已不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现在的日本人都希望在轻松、和睦的环境中工作。虽然去年有157人“过劳死”,比2001年还高,但其中包括了以前不被认定的人,“减压政策已经起了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除了在员工有烦恼时提供咨询外,还要求主管平时注意下属的心理状况,并定期实施心理诊疗。

其实,员工心理不健康会降低工作效率,企业付出的成本可能比人才流失还大。富士公司已对4 000名主管分批开设心理健康研习讲座,由企业专属医师说明工作过度与压力的关系、忧郁症的特征等。从2003年起,还教授员工察觉自身身心异常的有效方法,并要求主管能确定掌握部属的健康状况。

早在1998年,富士公司就请企业专属医师对公司员工(1.5万人)个别面谈,每人每年至少一次,由医师给予建议。不过,该公司认为,一年一次的面谈还不足以避免管理风险,因此公司决定将进一步实施新的措施,密切注意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

东京瓦斯公司从2002度起,在每年一次的健康检查中,新增心理健康检查项目,对象是25岁、35岁、45岁和55岁的员工,实施约20min的简易心理测验和咨询。该公司其实在1995年起就在员工诊疗所内建立了心理医生常驻的心理保健室,同时敦促主管注意下属的健康。不过,机构改革使职场风云变幻,而经济不景气更使员工工作环境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焦虑,感觉压力沉重,产生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增。因此,东京瓦斯公司希望能建立起一个监察机构,在早期发现员工心理问题。

日本社会经济生产本部在今年早些时候针对上市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48.9%的企业认为在最近3年内,员工的心理疾病有增加的趋势。企业持续裁员,而且实施绩效主义的人事制度,使员工的心理压力更大,未来心理疾病的患者势必有增无减。

韩国 办公楼都有休息室

韩国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面临着来自工作的巨大压力。据韩国大韩神经精神医学会2011年4月7日发布《幸福与压力认知调查》显示,有26.2%的人认为生活中经常感到压力,而工作问题则是人们感到压力的最主要来源。

据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统计显示,韩国人平均全年工作时间是2 316h,在所有成员国中位居第一,韩国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排在30个成员国中的第24位。事实上,近年来,由于工作量和压力巨大,“过劳死”的案例在韩国时有发生。

为此,韩国官方和企业近年来一直都在想办法帮上班族减轻工作压力。目前韩国政府,在各个综合办公楼内设置职员休息室,并安装健身设施,供人们消除压力,放松心情。为了使上夜班的人能够得到休息,韩国政府还在办公楼内设置了能够让职员睡觉的休息室。韩国企业也会定期举行各种聚会,通过唱歌、聊天等方式减轻员工的压力。

有不少公司提倡员工多运动,通过和体育场馆签约,员工可以有运动场所优先使用权,以此来鼓励员工通过运动来消除压力。如韩国一家电子器械公司2011年4月开始与棒球场合作,为员工消除压力提供运动场所。该公司员工只要提出申请,公司就可以安排其到棒球场进行运动。

欧洲诸国 员工减压有4招

在欧洲,与压力相关的疾病已成为导致非体力劳动者长期无法工作的主要原因。德国联邦卫生部专家奥尔瓦德教授告诉媒体,欧盟由此造成的损失估计每年为1 100亿欧元。

欧洲的“为员工减压”运动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世纪80年代后在英、法、德等国家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欧洲,95%的大公司和85%的中小企业向员工提供减压帮助,每年的总花费大约是800亿欧元。近年来,欧盟及各成员国制定了《健康与安全工作法》等法规,要求公司向员工提供健康及心理支持,不采取措施的公司还要罚款。前不久,德国政府向一家未给医护人员做好减压措施的医院发出强制执行通知书,下令评估600多名员工的压力水平并推行减压计划,否则将提出控诉。付出就有回报,宝马等公司的调查表明,企业在员工减压方面每进行1欧元的投资,得到的回报平均为3〜16欧元。欧洲企业为员工减压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环境放松型 典型的如受到欧盟资助的“让健康植物走入办公室运动”。挪威一家医院的研究表明,办公室引入健康植物后,病假减少了一半。

心理减压型 在英国电信集团,员工有心理困惑可以拨打公司的免费咨询电话,由心理专家给予解答。瑞士不少企业针对新员工容易因人际交往产生焦虑情绪,专门开办培训班,帮助新员工顺利适应新环境。

福利享受型 欧洲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员工提供按摩、瑜伽等减压服务,以达到让员工心情愉快,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许多企业都说,让员工快乐上班,是留住人才的好方法。

“放纵发泄”型 欧洲大多数企业和公共机构的员工上班可吃零食。奥尔瓦德教授认为,当食物与嘴部皮肤接触时,能消除内心的压力,转移人对紧张和焦虑的注意。另外,奔驰等公司建了很多俱乐部、健身房,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有一个“放纵发泄”的场所。

启示

综合以上各国企业做法,针对员工压力问题,可以总结归纳出以下几个方案解决员工心理压力问题:

创造放松环境 典型的如受到欧盟资助的“让健康植物走入办公室运动”。一个轻松舒适绿色的环境不仅可以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可以给员工带来轻松的心情,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

直接给员工进行心理减压 可以给员工成立一个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员工解决家庭、工作、个人等遇到的问题,使员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上班;开设培训班,让员工的知识及时得到更新,避免知识技能落伍造成在工作上的压力。

企业提供福利 让员工快乐上班,是留住人才的好方法。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福利待遇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实实在在物质上的给予,还要考虑到的是员工切身得到的减压服务,因此,企业可以定期给员工进行按摩、瑜伽、健身、娱乐等方面一种生活享受。

给员工创造环境“放纵发泄” 允许上班时吃零食,或建立俱乐部、健身房等,可以给员工提供“放纵发泄”的环境。

通过网络促进有效沟通 企业可以在内部局域网上建立员工的个人主页、BBS论坛、聊天室、建议区及公告栏等,这样员工的不满就有了发泄的地方,企业管理者也可随时了解到员工的心声。因为企业管理者不可能每天都巡查各个部门,但通过网络,可以随时了解到员工的需求,并及时排解矛盾。

企强调愿意长期聘用员工 即使广告投入再多,对客人再热情,也抵不过内部员工的负面口碑的250定率(即一个负面口碑影响250个人)。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福特汽车公司陷入困境,董事会上,老福特力排非议:“不裁减一名员工,我每月只拿一美元工资。”当人们走出会议室时,大家惊呆了,整个工厂灯火通明,全体职工自愿无偿加班,坚守岗位;对员工负责的福特汽车公司3年后,靠着全体职工的努力,重新称雄美国汽车市场。可见员工对公司的态度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上一篇:管理者必懂管理心理学     下一篇:“改天请你吃饭”是最不靠谱谎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