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医生看病把脉一样,通过选碟子看性格,从选乐器看心理倾向
【 现场 】
26岁女白领音律床上诉悲伤
各种型号的耳机、全套的音响、一沓沓的唱片和乐谱,周娟(化名)躺在松软的音律床上,聆听泉水叮咚,鸟鸣啁啾。“溪水静静流淌,像老朋友一样陪伴在你的身边。”音乐治疗师陈菁菁轻柔低语勾勒出美妙的画面。
虽然只有26岁,周娟的职务已是市场部副主任。“忙订单、考虑客户关系、业务培训……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休息日。”周娟说自己已来治疗近20次。
“最早是msn上的朋友介绍的,说国外很流行。我最初对治疗师用吉他弹奏很反感,因为前男友也会弹。有一次冲动地起身要砸吉他,治疗师的拱手相让反而让我没敢砸下去。后来,就什么都给她说了……”周娟说。
“第一步,让她进屋选碟子。”陈菁菁说,“像医生看病把脉,选择什么样的碟片就说明她有怎样的性格,对音乐的看法能显露思想,一种乐器代表着一种心理倾向。”
“每个人都有性格脆弱的一面,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音乐,抚平创伤,健全性格。”陈菁菁如是解释她的职业。
【 幕后 】
男人的脆弱来得更深刻
老黄,在地震中丧失了妻子,三个月后再婚,目前老婆怀孕8个月,产期就在“5·12”两周年纪念日前后。
“老伴儿以前总想听场音乐会,心愿却一直没了……听歌吧。”每周三晚7时,成都西御街某大厦15楼人影攒动。老黄总喜欢单独坐在最后一排,很少说话也很少动。
“或许悲伤或许残忍,但某些人某些事恰似一点烛光,冉冉再现……”治疗师在台上深情细语,台下泪眼婆娑。
“老黄的压力很大,”治疗师刘阳说,“以前大家都关注女性的脆弱,其实男性的压力更大。买房、结婚、工作、小孩……没有一样不要求他们强大。相较女性的哭泣,男性的表现就属于外表若无其事,内心波涛汹涌。”刘阳认为音乐可以给所有人同样的舒缓平台。
【 现况 】
音乐“疗伤室”严重缺员
音乐治疗成为学科,是近年才兴起的事。在国内,执业者需要本科文凭、至少会一门以上乐器。日前,一批“音乐治疗师”开始在蓉城都市阶层中崭露头角,陈菁菁就是先行者。
“2005年和别人讲‘音乐治疗’,用上免费的噱头,两个月也无一人报名,讲座的地点只能设在家里。”陈菁菁感慨良多。她的第一位客人是失去亲人后突然失语的女孩,因她的帮助而潸然泪下时,陈菁菁看到了希望。
接下来的5年里,陈菁菁的治疗中心从家里搬到闹市区,治疗场地也从十余平方米变为200多平方米。老人、学生、地震伤残人士、白领……她通过音乐帮助了很多伤者。可是,她的治疗室急需的音乐治疗师,却严重缺员。
【 瓶颈 】
中国缺乏音乐治疗师资格认证
“在北京,初级治疗师的底薪可达到2000元,收费标准每小时400元左右,资深教授每小时可达1000元。西南地区每小时约300元,可惜严重缺乏从业者。”陈菁菁说。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是西南地区最早开设音乐治疗专业的,2005年正式招收本科生。该系老师甘绍成说:“很多学生毕业都去北京、上海工作,其他则改行谋生。”但他认为如果市场需求持续存在,其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甘绍成说,目前中国还没有正式的音乐治疗师资格认证,只能往工娱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资格上靠,这也将成为音乐治疗师的发展瓶颈。据《华西都市报》
近日,位于成都闹市区春熙路的一间小屋内总是会传来阵阵声响。激昂的非洲鼓、优雅的小提琴、欢快的铜铃……繁杂的节奏讲述着人生的故事。在一幢楼房顶层天台的正中央,有一截陈旧的铁梯。走上去,“音乐治疗室”的招牌映入眼帘。有阳光的日子,主人陈菁菁会打开窗户,让初春的暖阳照进来。作为西南地区最早开设“音乐治疗”培训班的她,让音乐切实地帮助到人们的生活是她每天的工作。
给高考生的音乐菜单
情绪舒缓:《森林狂想曲》、《绿色花园》、《云水禅心》、《梁祝》
安好睡觉:《Sheisoutofmylife》、《橄榄树》、《姐姐》、《在那草地上》
励志激发:《追风少年》、《放飞梦想》、《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的未来不是梦》
找找适合你的曲子
提高记忆:罗扎诺夫记忆背景音乐、舒曼和早期莫扎特的音乐、巴洛克音乐
促进食欲:班得瑞、萨克斯曲《回家》、柴可夫斯基《天鹅湖》、节奏轻快的特色曲风(包括蓝调、小摇滚等)
改善睡眠:《献给爱丽丝》、《秋日私语》、舒伯特《小夜曲》、《春江花月夜》
■名词解释
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1940年在美国卡萨斯大学正式成为学科,现已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边缘学科。1997年中央音乐学院建立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并于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上一篇: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 下一篇:中国音乐的源流与经络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