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危机的内涵与特性是什么?
答:公共危机可以定义为: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并对社会公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至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
公共危机的特征:突发性与紧急性、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社会性和扩散性、危害性与破坏性
2、如何对公共危机进行分类?
答: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
3、导致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危机发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自然力产生的天灾,如洪水、地震等等。二是人为造成的人祸,包括全局性的或局部性的社会冲突。三是以自然灾害表现出来的人为危机,如火车相撞、飞机失事、船舶沉没、核泄露、爆炸等事故,以及大规模的突发性疫病流行所引起的公共卫生危机、三废排放造成的大规模生态灾害,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植被破坏形成洪水或干旱;乱吃野生动物引起流行疾病,等等。自然危机是天灾,具有不可抗拒性。人们对自然危机的认识、研究相对较早且深入,对自然危机的管理机制也比较成熟。政府基本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自然危机,提前采取措施,开展有效的救治行动。比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天灾的预警和救治,可以把自然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人为危机是人祸,更具偶然性,危害也更大。人们对人为危机的认识还很不够,政府对人为危机的预警、动员、救治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这是危机管理的薄弱领域。这三类灾变和危机的成因与特点各不相同,但它们之间又有相互关联性,危机之间的相互关联往往会使得某种单一的危机会转化为复杂性危机。对于政府来说,危机虽然会造成危害和损失,但它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和政治压力也往往会转化为变革的推动力,促使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公共政策,重新评估原有的政策和行为,改进政府管理过程之缺失。
4、公共危机的发展周期分几个阶段?
答:危机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潜伏期。危机处于量变阶段,这是解决危机最容易的时期。
二是发展期。
三是爆发期。关键性的危机环节突然爆发,而且演变迅速。
四是解决期(恢复期)。
5.如何构建危机后的精神心理救助机制?
答:一是专业医疗人员队伍的建立。危机发生之后,受到伤害的人员需要得到正规和专业的护理,因而建立一支专业的精神心理救助队伍就是建立精神救助机制的基础。往往在危机中受到伤害的人们不太容易接受来自非专业的人员的帮助,
其在心理震荡的时期,专业的人员和身份更容易使得这些受到伤害的人接受他们。二是根据危机的伤害程度,受伤害的人员的年龄、性别、经历等等对救助进行等级划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出动多少人力,需要多少财力,就必须要一个最小计划,一个后备预案以及一个后勤保障体系。
上一篇: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如何治愈? 下一篇:自然灾害对心理健康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