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燕谊
谁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其实这个定论在我们日常沟通谈话中也同样适用,那就是沟通之中直接表达最能够清晰的反应你的观点。
现在很多夫妻、恋人在生活当中都不喜欢直接将自己的意图表达出来,有人怕直来直去不够浪漫,有人怕过于直白不够“斯文”,还有人怕“直接”会直接伤害到自己,绕圈子说话、顾左右而言其他等交流方式流行于现在的人际交往中,或许这真的会让你觉得从中获益,但是随着迂回表达习惯的养成你还会慢慢发现自己的沟通能力变弱,在生活当中而出现了很多误解。
对此有深刻体会的痴男怨女经常会处于误解、矛盾、争吵……最后免不了和自己的闺蜜、发小感叹:白天不懂夜的黑!
事故多发场景NO.1:
“静心送给妈,需要理由吗?!”
“你妈还是我妈?”
心理分析:
父母家人是大部分人内心捍卫堡垒最坚挺的那一个。从人的基本需求来看,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对安全的需求,当我们一出生的时候最先的安全感就是来源于我们的父母家人,这种安全感一直陪伴着我们的成长,当在社会竞争和生活变迁的过程中出现自我不能调节的问题的时候,家庭也是大部分人最后的避难所。所以,当有因素威胁到这个固守的安全堡垒的时候我们就会下意识的去捍卫。在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后,我们的另一半会对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有一个完全占有的期待,潜意识告诉我们当自己替代了那个安全感来源之后自己的地位才会最为稳固。所以就会出现老婆、老公和爱人的家人“争宠”的矛盾。
典型对话:
1. 女:我和你妈同时掉到河里你先救哪一个?
男:(傻笑不语)……
妻子心语:要是先救我就说明在我心目中我是最重要最不能缺少的那一个。
丈夫心语:我没法回答,说先救你我心里就会对妈妈产生愧疚,说先救我妈那我还想不想晚上上床睡觉。
误会原因:对问题出发心理不同。妻子的心理是从情感替代出发;丈夫的心理是从仁义道德出发。
心理专家建议:
对妻子:有的堡垒是你触碰不得的,你对于他再重要也不是从小抚育他的那个女人。不可以挑战男人的方面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道德底线。
对男人:要理解妻子想要成为你生命中不可替代的那个人的心理,不回答并不能让她释怀。
最佳答案:从道义上我必须先救我妈,要不这么不孝顺的男人你也不会珍爱的;从情感上讲我肯定先救你,因为没有你我的生命就失去全部意义。
引发事故禁忌语:
A. 我对你妈都赶上我妈了,可她怎么那样子!(这不是丈母娘或者婆婆的错,是你对对方的角色期待设定的过高。)
B. 看你妈妈那么数落你爸他都不说话,可真够窝囊的!(你的他<她>心里明镜似的,所以就算真的是窝囊也不应该由你说出来。)
C. 三十晚上去我家吧,你家太没劲了!(他<她>是否和你一样觉得没劲呢?)
事故多发场景NO.2:
“要是能中个五百万就幸福死了!”
心理分析:
每个人对美好生活都有向往期待,但是当期待和现实有了差距的时候人们往往将希望寄托在外因上,希望通过外因的改变来满足自己对幸福的向往。每个人对待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这和个人的性格家庭环境受到的教育都有相关,虽然夫妻是有共同目标的一个小团体,但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所以感受幸福的能力和幸福设定的阈限并不是相同的。在对幸福的理解中物质基础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每个人对待物质的满足程度和获取手段都不尽相同,得到的结果也会有很大分歧,这也是家庭产生矛盾的一个重要来源。
典型对话:
1. 发言者:“早让你多注意和领导拉近私人关系你就是不听,现在人家提拔没你啥事儿了吧!
要是这次提拔的是你咱家以后的日子就更没的说了!”
回答者:“俗!”
发言者心语:有很多通向成功的途径是有捷径的,看你这么辛苦我也很心疼,要是你迂回一下走个捷径不就少受很多苦了!
回答者心语:觉得现在咱家日子不是很好也不用让我去外面阿谀奉承,是不是觉得我没本事!
误会原因:发言者忽略了当事人在体现自身能力和价值的时候如果更多的是依靠外因那么本身就是对自我能力的一个贬低否定。
心理专家建议:
对发言者:类似事件要体会当事人失去这个机会的已经产生的负面情绪,如果还用否定打击的方式说话,就更加容易让当事人产生抵触情绪。
对回答者:通过事件总结自身所欠缺的,也许是业务能力,也许恰好就是人际交往沟通不足,你失去的是一次机会,你的爱人同样也经历了这次期待的落空。
最佳答案:
发言者:你能力在你单位是绝对的一流的,就是有时你考虑事业发展时候忽略了你能力之外的因素,稍加注意,以后再有机会肯定就是你!
回答者:我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让生活更幸福,通过那些手段得到了也没有意思,不过为了咱家以后的生活,为了你我一定会在人际交往方面注意的。
引发事故禁忌语:
A.“明天你加班太晚就打车回来吧。”
“拉倒吧,咱家的生活水平还打车?加班费还不够车费的!”(讨论安全还是讨论开销要双方明确统一。)
B.“为什么人家送你东西你不要?就你清廉?!”(物质获取要是用前途和自尊为代价就得不偿失了。)
C.“都是因为你我才放弃了***的机会,要不肯定比现在过的好!”(为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初在你做出选择的时候你为的那个人最重要;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不要做绝对化推测。)
事故多发场景NO.3:
“* * * 和你一起毕业工作,为什么人家就可以出国,你就不可以呢!”
心理分析:
类似场景话语最让对方受到伤害的并不是你对对方个人能力的不认同,而是你将对方和另外一个有很多共同因素的人做否定式的对比。这样言谈直接伤害的是对方的自尊,自尊取决于个体在实现其所设定的目标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的感受。由此,心理学家提出一个关于自尊的公式:自尊= 成就/追求(抱负)。婚姻构成的基础关键之一就是相互尊重,在批评对方的成就和为追求成就付出的努力的同时就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就会引发对方的反感情绪,所以就会产生家庭纷争。
典型对话:
1. 丈夫:“这件衣服和小杨的一样,她比你瘦穿着好看,你不要买了!”
妻子:“你什么意思?!”
丈夫心语:“这样穿会让别人视觉直接对比,容易暴露你的缺点。”
妻子心语:“是不是觉得小杨身材好,嫌我胖直说!”
误会原因:女为悦己者容,不论婚姻的长短都不妨碍这个定论。这样直接比较的话语不仅伤害到妻子的自尊,也是将自己放置在“小杨”欣赏者的位置上,那么是否“小杨”是为你而容呢?这样的表达方式会使得妻子潜意识有受到威胁的成份。
心理专家建议:
永远不要在一个女人面前夸奖另外一个女人,不论你表达的是不是实话,因为她希望在你心里永远是她最美!
最佳答案:
“这件衣服和小杨的撞衫了,她早就买了,会让别人误会你效仿,绝对是对你独特品味的伤害!”
引发事故禁忌语:
A.“她老公又给她买了一条金项链,看人家多幸福呀!”(又不是打算开金铺,没有金项链也不代表不幸福。)
B.“你和***年龄一样大,看人家一点赘肉都没有,再看看你,肚子像是有了似的!”(心宽
体胖这也说明你们相互照顾的很好,直接从健康角度提醒对方要加强运动效果更佳!)
C.“我们同事长的比我差远了,可他(她)老公(老婆)可真帅(漂亮)!”(你另外一半的模样和你的长相没有任何关联,它的好坏只和你择偶时的审美眼光以及你们过电的功率相关!)
当然除了上述的矛盾多发点生活中还会有很多各种不同问题引发的夫妻争端,比如:当一方沉默不语的时候另一方会误解为心思不在自己身上,或者和自己无话可说;当一方总是将自己让对方把脱下的衣服、袜子放到该放的地方这样的话语当成耳边风的时候,另一方亦或认为对方拿自己不当回事、或者对方不懂得心疼人。类似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困扰着我们,虽然不能逐条解释,但是只要夫妻双方都能够更多的从对方角度去换位思考,用欣赏的眼光去接纳和处理问题,那么很多矛盾就会避免,误解也就无处藏身!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坏男人永远不会变好